目录
1. 被告人马某原、马某荣等五人诈骗、被告人王某强、魏某海偷越国(边)境案
2. 被告人刘某等六人诈骗案
3. 被告人王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
4 . 被告人张某连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
5 . 被告人陈某金、李某俊、陈某诈骗案
01
被告人马某原、马某荣等五人诈骗、被告人王某强、魏某海偷越国(边)境案
02
被告人刘某等六人诈骗案
【裁判结果】民和县法院经审理认为,上述六名被告人虚构事实、隐瞒真相,明知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,仍然帮助他人诈骗财物,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。遂依法分别判处六名被告人十个月至四年七个月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2千至5千元不等;向被害人发还退赔款29.0087万元,对其退缴的违法所得和作案设备依法予以没收。一审判决后,被告人刘某等六人当庭服判。
【典型意义】本案是犯罪分子冒充客服人员通过电话进行诈骗的典型案例。电信网络诈骗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,且持续高发,属于应当严厉打击的犯罪类型。庭审结束后,遂决定对被告人采取逮捕措施,确保打击质量和效果。本案中,六名被告人明知他人从事网络犯罪活动,因贪图小利,为犯罪分子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,触犯刑法最终获刑。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千变万化,但万变不离其宗,请广大群众记住“三不一多”原则:未知链接不点击;陌生来电不轻信;个人信息不透露;转账汇款多核实。
03
被告人王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
【基本案情】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,王某明知其前夫李某龙(另案处理)可能从事违法活动,仍按其要求,先后办理了8张银行卡交给李某龙使用,李某龙将该8张银行卡先后绑定在“河狸”网络“跑分”平台。期间该8个银行账户共发生异常交易流水3627.7万余元。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,王某在其前夫李某龙朋友王菊(另案处理)的帮助下下载、注册并使用“乐付宝”平台,并在该平台绑定本人的三张银行卡进行“跑分”。期间该3个银行账户共发生异常交易流水325万余元,平台按照3‰返利后,王某获利0.5万余元。另查明,案发后王某退缴全部违法所得。
【裁判结果】平安区法院经审理认为,被告人王某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,仍为他人提供银行账户和支付结算帮助,情节严重,其行为已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,应予依法惩处。遂依法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,并处罚金1.5万元;违法所得5千元依法予以追缴,上缴国库。一审判决后,被告人王某当庭服判。
【典型意义】本案是通过提供银行卡帮助网络信息犯罪并通过非法软件进行“跑分”获利的典型案例。“跑分”行为是一种洗钱行为,指的是行为人利用银行账户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为他人代收款,再转账到指定账户,从中赚取佣金。“跑分”行为和电信网络诈骗密不可分,几乎贯穿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始终。本案中被告人明知对方有可能从事违法活动,仍按照要求先后办理8张银行卡供其使用,后期又下载并注册“跑分”软件,绑定本人银行卡“跑分”获利,客观上也对他人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结算帮助,依法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。“天上不会掉馅饼”,广大群众应当提高警惕、擦亮双眼,切莫轻信“低风险、高利润”的赚快钱广告,一旦参与“跑分”,不仅自己成为诈骗团伙的帮凶,被追究法律责任,而且“跑分”过程中使用的账户会被依法冻结,最终“人财两空”。
04
被告人张某连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
【基本案情】2021年7月,张某连经他人指使,乘坐火车到达安徽省合肥市,将其事先办好的三张银行卡及配套网银账户、手机银行账户,一张手机卡及绑定的微信账户一同提供给他人使用,并为其他电信诈骗人员提供人脸识别帮助。张某连因此获利一部手机。公安机关经在“国家反诈大数据平台”查询,张某连自2021年7月至8月,使用自己的银行卡帮助他人进行电信诈骗网络活动,涉及五起诈骗案件,流水达800余万元。
【裁判结果】乐都区法院经审理认为,被告人张某连主观上明知他人可能会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诈骗,仍有偿交付其本人实名认证并绑定的银行卡、手机号、微信号,为实施网络诈骗行为提供人脸识别,致使他人利用其提供的银行卡、微信号等实施犯罪,支付结算金额超过20万元,属于情节严重,其行为已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。遂依法判处张某连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,并处罚金5千元。一审判决后,被告人张某连当庭服判。
【典型意义】本案是典型的“卡农”案件,该类型案件是“帮信罪”案件数量最多的。为贪图一时之利,被告人将自己的银行卡、手机卡等出售给他人获取收益,这类犯罪行为危害巨大,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屡打不绝的“帮凶”。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,对本案被告人的判处,体现了人民法院坚决斩断帮助电信网络诈骗的“黑手”,从严打击诈骗犯罪活动的态度。在此,提醒广大群众,莫被蝇头小利诱惑,莫向他人出售、出借、出租“两卡”,避免剑走偏锋,触碰法律底线。
05
被告人陈某金、李某俊、陈某诈骗案
【基本案情】2019年9月,陈某金告知通过微信兼职群认识的陈某其在从事诈骗,提出让陈某收购附有绑定手机卡、U盾及开卡人身份证复印件的银行卡,后陈某又联系李某俊并告知其办理银行卡。2019年11月,李某俊谎称公司走账需要,让同事母某春为其办理了银行卡和电话卡。陈某从李某俊处获得该银行卡后,注册了支付软件用于查看银行卡账户变动情况,后又转交给陈某金,由陈某金寄往广西用于实施诈骗。2019年12月,诈骗人员冒充青海某律师事务所主任的QQ账户实施诈骗,该所出纳员误以为真,向母某春的银行卡转账36万元。该笔资金到账后,卡内10万元立即被不明身份人员转走。陈某发现母某春账户内转进资金后,通过李某俊通知母某春以挂失、补办等方式固定资金,后又通过柜员机、支付宝、微信等渠道分赃。另查明,案发后公安机关扣押陈某支付宝账户余额7.37万元,其亲属主动退赔赃款3.13万元。李某俊亲属主动退赔赃款4.5万元。
【裁判结果】平安区法院经审理认为,被告人陈某金、陈某、李某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伙同他人采取虚构事实、隐瞒真相的手段,骗取他人财物26万元,数额巨大,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,应负刑事责任。遂依法判处被告人陈某金有期徒刑八年,并处罚金4万元;判处被告人李某俊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,并处罚金2万元;判处被告人陈某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,并处罚金1万元。追缴违法所得26万元,退还被害人。宣判后,被告人陈某金、李某俊、陈某不服,提起上诉。海东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驳回其上诉请求,维持原判。
【典型意义】本案是诈骗人员通过发展下线形成犯罪链的典型案例,也是假冒熟识人员进行诈骗的典型案例。近年来,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,不法分子利用电话、短信、网络等形式进行诈骗十分猖獗。本案中,犯罪分子首先通过电话联系被害人(该律所出纳),称有一笔法律顾问酬金要打入该律所,并索要该律所对公账号,然后通过仿冒的单位领导QQ账号询问出纳有关事宜,见被害人放松警惕后又以资金周转为名诱骗被害人向指定账户转账,被害人信以为真完成了转账。此类通过假冒领导、同事、亲人等熟识人员进行诈骗的手段屡见不鲜,“见字不见人”的聊天方式极容易导致被害人难以及时甄别。在此提醒广大群众,对于通过电话、短信、网络来要求汇款、转账或者其他资金往来的,一定要牢记不明电话及时挂,可疑短信不要回,不听不信不转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