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入推进诉源治理是深化矛盾纠纷化解工作,充分发挥司法职能,参与社会治理的有力举措。互助县法院紧紧依靠党委领导政府支持,主动融入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,深度参与市域社会治理,多举措推进诉源治理工作,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、化解在萌芽、化解在诉前,为辖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保障。
一是整合社会各界力量,联动化解矛盾纠纷。在诉前调解中注重调动其他力量参与调解,与司法所、基层调解组织、村委会、乡(镇)等联合开展调解工作。对牵扯农户较多的案件,做好分析研判,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的,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,争取
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如在处理林川乡昝扎村、窑庄村、包马村195户农户与青海瑶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土地租赁系列案件中,乡人民政府召集涉案三个村的村委会干部召开会议,摸清群众的意图和想法,为案件调解奠定了基础。主动与司法所联系,给村民宣讲相关法律法规,协助司法所开展诉前调解。用好村委会这个平台,法庭和辖区村委会干部建立微信群,借力村委会干部从源头上化解纠纷。
二是大力开展巡回办案,以案释法推动普法。为方便群众诉讼,提高办案效率,搬起法庭就群众,到涉案的村委会、村广场、田间地头就近审理案件,近三年年均巡回审理案件780余件。通过以案释法,引导村民遇到各类纠纷,应通过多元化调解方式进行合法调解,对调解无果或权益无法保障的,通过合法的诉讼渠道解决。同时坚持以发生在身边的案例为教材,对辖区村干部以案释法,2018年至今先后开展了“诉调对接培训”、“人民调解员技能培训”、“送典下乡”、“新任村干部法律知识培训”等专题培训20余次,加强了村干部化解矛盾纠纷的本领和能力,为矛盾化解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。
三积极探索诉源治理,设立驻村调解室。开展“枫桥经验”互助化的尝试,在互助县塘川镇水湾村成功设立了首个驻村调解室,双树法庭在辖区三个乡镇各设立2个驻村调解室,每个调解室聘用3名调解员开展诉前调解,调解室由1名法官+1名法官助理+1名人民调解员组成。主要负责调处涉本村及邻村的民间纠纷,同时承担部分法律文书的委托送达工作以及法院委托调解的案件,根据案件和群众需求适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。驻村调解室的成立延伸了司法服务的触角,拓宽了矛盾纠纷解决渠道,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关口前移,使矛盾纠纷化解在乡村,真正做到“问题不出门,矛盾不上交”。开展诉源治理后法庭案件较2020年同期减少218件。
四是注重诉前调解工作,挂牌“老刘调解室”。2018年互助法院创造性地为5个基层派出法庭配备了专职调解员参与案件调解。“老刘调解室”正是以互助法院台子法庭调解员刘永林命名的,是充分发挥调解能手引领作用的新举措,旨在打造“做得好、信得过、叫得响”的调解工作品牌,为人民群众建立高效便捷的多元纠纷解决渠道。“老刘调解室”在法官的指导下开展调解工作,将调解工作贯穿于诉前、庭前、诉中全过程,主要调解婚姻家庭纠纷及邻里纠纷、民间借贷纠纷、物业纠纷、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等简单的民事纠纷。通过有效整合法官、调解员的力量,提升民事案件繁简分流工作成效,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,化解在诉讼之外,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,节约了诉讼成本,又减轻了法院审判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