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有啥事找老刘肯定能成。”这是互助县法院台子法庭辖区很多群众遇到矛盾时的口头禅,老百姓口中的“老刘”正是台子法庭“老刘调解室”的调解员刘永林。
从保安到调解员,因热爱而结缘
老刘与调解结缘,可以从二三十年前说起。1979年,老刘退役后到台子乡政府当林业员,有一次,遇到同村的人盗伐林木被抓,有关部门立案后,他积极给当事人做思想工作,引导他们配合调查。自此他开始接触矛盾纠纷的化解。2016年,老刘被聘为双树法庭保安。因为对法律感兴趣,老刘就留心观察法官是怎么调解案子的,闲暇时他还会跟法官、书记员请教法律知识,积累调解经验和法律知识。老刘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,在搞好法庭安保工作的基础上,他潜心研究调解技巧,在遇到案子的时候,老刘会主动给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做思想工作,效果非常好。
这一切被互助法院党组书记、院长韩如龙看在眼里,“给法庭配备一些生活阅历丰富、有一定法律知识、老百姓信任的人专门协助法官开展调解工作”,这样的念头在韩如龙心里萌发。
为了有效缓解法庭案多人少的矛盾,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,维护社会和谐稳定,2018年,在经过调查研究的基础上,互助县法院创新举措,“专职调解员”由此而生,5个基层派出法庭的专职调解员全部上岗,参与案件调解。2019年6月,老刘到台子法庭当专职调解员,全面协助法庭开展调解工作。
2018年至今,老刘参与调解纠纷1117起,调解后无一例反悔,老刘这儿俨然成了现实版的“解忧杂货铺”,这背后,是老刘用多年调解工作积攒起来的工作经验和群众对他的信任。
以情入理,“老刘调解室”成“解忧杂货铺”
走进台子法庭,初春的杏花开得正艳,搭配墙上的法院红显得别有一番韵味。二楼走廊的一头,便是“老刘调解室”。
此时,调解室里气氛有点凝重。
“我给你生儿育女,你是怎么对我的?我过不下去了,这个婚我今天必须离!”此时的原告李某面无表情,似乎已经铁了心要离婚。
“我不同意!”被告魏某态度坚决,甚至有点不耐烦。
“我跟他真的过不下去了,他大男子主义,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我们都商量不到一起去,再过下去也没啥意义了。”李某说。
……
听完了原被告的述说,老刘基本了解了案情。
“十年修得同船渡、百年修得共枕眠,你们二人走到一起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,而且现在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要抚养,离婚很简单,但是孩子以后的成长难免受到你们离婚的影响……”此时的老刘,语气不紧不慢,不像法庭调解,倒像是一个老者在分享着自己的生活故事。
听到孩子,李某的眼神突然有了些许的变化,但转眼又恢复正常。
“这么多年,为了孩子我一直在忍,但是被告一直没有改变。”
李某说话的间隙,魏某低下了头。
老刘敏锐的捕捉到了李某眼神的变化和魏某态度的变化。凭借一个眼神、一个动作,他大概掌握了原被告心理的变化,找到了调解的开关——孩子。
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
找到了这个突破口,老刘借古喻今,旁敲侧击,借助历史典故和自己的所见所闻来引导他们。
“我也心疼孩子,可是……”说到孩子,李某突然绷不住了,内心积攒多年的委屈全都倾泻而出。
老刘也不打断,耐心地听着她说完。
“作为丈夫,是一个家庭的主心骨,照顾妻儿是你的义务,你妻子为你生儿育女,付出了很多,你更应该……”老刘的目光锁定魏某,语重心长地说。
调解室里突然安静下来。
“我错了,再给我一次机会吧,我和孩子都需要你。”丈夫魏某满眼期待地看向妻子。
“我撤诉!”历时一个半小时,李某主动提出撤诉。
“谢谢你,老刘!”拿到撤诉裁定,李某激动地握着老刘的手。
“对待当事人要一视同仁,语言平和,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掌握他的心理、了解他的诉求,然后再解决……”说起调解工作,老刘如数家珍地讲述自己的经验。
说话间,老刘从抽屉中拿出珍藏的工作笔记向笔者展示,上面详细记录着一些常用法律知识,案件疑难问题。一字一句,都是老刘对法律事业的热爱和对调解工作的负责。
做好调解工作,要多学多听多想
“做好调解工作要一学二听三想”,老刘一边整理一边跟笔者说,此时的他眼中放光,脖子上挂着的调解员工作牌,标示着他专职调解员的身份。
老刘解释道,“学”就是要学习法律知识,打好调解工作的基础,向书本学、向法官学,学习法律条文、学习法律适用、学习调解经验,调解工作中做到明之以法,把握原则。调解工作涉及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,规范要求和普通常识,也关联到民间人情世故,这就要求调解员同时也要不断掌握各种自然科学知识,做到析之以理,辨明是非。
“听”就是要听清楚双方当事人的话,认真听、耐心听,有时候当事人冲动后一时之气闹到法庭,心里想说的话说完了,气也就消了。耐心倾听还能拉近和当事人之间的距离,让当事人感觉法庭不再是冷冰冰的断是非,更在用心倾听,用心化解矛盾。只有用心听,才能更好地了解具体情况,了解当事人心理,以便开展工作。
“想”就是要想双方当事人心里在想什么,想方设法找到“平衡点”根除矛盾,让双方当事人彻底和解。想以后怎么办,以求一次性解决问题,避免双方的后顾之忧。
老刘是个爱学习爱动脑的调解员。他充分发挥方言特长、乡风民俗等作用,善于以情入理,多角度多思路开展调解,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,他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一名基层调解员的最美风采。
求新求变求突破 互助法院解纷服务走出新路子
互助县辖8个镇、9个乡、2个民族乡,总人口40余万,农村人口占全县人口的90%以上,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,是土族最多、最为集中的地方,还有藏族、回族、蒙古族、撒拉族等,是一个民族大县,也是农业大县。
近年来,互助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”重要指示和上级法院关于规范诉前调解及深化诉非衔接工作要求,将审判执行工作与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有机统一起来,努力在调解工作上谋发展、求突破,聘请家事调解员、少数民族调解员、驻村调解员、专职调解员,在构建多元调解工作上走出了一条具有土乡特色的路子。4月9日,“老刘调解室”“驻村调解室”挂牌成立。“老刘调解室”成立两周,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起。
“老刘调解室”只是互助法院创新调解方式、践行“人民法院为人民”工作理念的一个缩影。
依托“老刘调解室”,互助法院将“走出去”,主动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,向前延伸触角,为人民群众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提供司法保障。“引进来”,满足当前群众更愿意在法院解决纠纷的实际需求,在构建多元调解机制上下功夫,为矛盾纠纷当事人提供多途径、多层次、多种类的解纷方案和方便、快捷、低成本的解纷服务。
对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,韩如龙满怀憧憬:要依托现有机制,充分运用“法官+X”的模式,发挥互助特色,深化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改革,强化诉源治理,创新司法便民举措,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司法服务,从而更好地保持社会稳定、维护国家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