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海日报记者 李兴发
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在14个贫困村开展“党员脱贫示范户”创建活动,推荐出“党员脱贫示范户”17户,切实发挥党员先富带后富的辐射带动作用。
甘德县推行“党支部+合作社+牧户”等抓党建促脱贫模式,依托全县各专业合作社,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致富。
甘德县机关的661名党员与村(社区)721名基层党员结对,24名县级领导干部驻乡(镇)靠前指挥、189名科级干部包村(社)、1096名干部包户,建立三级帮扶体系,7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点,形成全了社会同心协力、助推脱贫、共奔小康的生动局面。
一项项创新举措的背后,是党员干部在党旗下吹响集结号,扶助农牧民群众共同走出贫困,脱贫致富奔小康。
9月中旬,记者来到甘德县岗龙乡的“脱贫光荣户”多旦的家中,多旦一边谈着村子和自己脱贫的经历,一边从抽屉里拿出了2019年合作社分红时的凭证。
拿着印有“32000元”字样的牌子,多旦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而在2017年前,多旦从没有想过自己能一年挣3万多元。“我们一家人以前靠放牧过日子、牦牛靠天养,收入看牛贩子的眼色。保证一年能拿出2头牦牛出去卖,能有1.5万左右的收入就不错了。”
以此推算,多旦一家5口人,一年下来人均收入只有3000元,而这数字并不稳定,要看牦牛肉市场的行情而定。
2017年岗龙村村党支部决定“打破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”。在甘德县组织部地支持下,将党的优势转变为脱贫攻坚战役中的发展优势,集中力量拔穷根。
“一开始听说政府扶助的扶贫资金,不发到我们村民手里,而是村党支部拿去开了厂子,我当时还是反对者之一。”多旦说,“当时我还不明白“党支部+合作社+牧户”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,曾多次想要回产业到户资金。才让卓么是党员,他多次给我算了这样一笔账:6000多元自己连一头牛都买不到,但把村里所有的钱集中起来搞产业,虽然一下子拿不到那么多钱,但每年都有分红可以拿,入的股越多分红就越多。”
赞忠是“党支部+合作社+牧户”脱贫模式的排头兵,如今已经是合作社理事长的他,在2019年分红大会上,宣读了合作社按照岗龙村党支部“划区轮牧、合理载畜、整合资源、多种经营”发展理念下,“全民”入股后,酸奶加工厂、种畜厂、饲草基地的赢利情况:全村58户贫困户一共分红63万元,户均分红1.08万元。
2019年岗龙村整体实现脱贫,如今产业发展向效益转变,有了新的发展思路:采取组织推荐和党员推荐的方式,把创业能手、致富能人和优秀青年,吸纳进党员队伍和合作社当中,在增强党支部引领的同时,继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。
甘德县委组织部长谢海寿说,在脱贫攻坚中岗龙村的各项工作走在全乡前列,也是甘德县的一个样板。如今虽然已经脱贫,但是,岗龙村义无反顾地把能人志士和年轻一代集结在党旗下,继续迈向更好更富裕的生活。